醫師專欄

醫師專欄 衛教專欄
恐慌症

身心科 廖尹鐸 醫師

        恐慌症是焦慮症的一種。特色是短時間內達到最嚴重不適感受的發作,恐慌發作有許多臨床特色,常常是突然出現的莫名恐懼感,在5-10分鐘內,病患強烈感受到胸口壓迫感、心悸、冒冷汗、頭暈、喘不過氣、全身發抖、或好像快要死掉一樣等症狀。上述敘述的發作往往發作不只一次,也可能是在某一次壓力事件誘發後,即使已經不處在壓力之下,卻無來由的再次發作,因為無法預測下一次何時會再發,讓患者覺得時時都處於擔憂再度復發的情境中。恐慌症在診斷條件中包含反覆非預期性的恐慌發作,伴隨一個月以上的心理或行為改變。因為每一次的發作都極度的不舒服,病患常持續煩惱下一次發作或是擔心一些可怕的發作後果(像是會不會死亡、心臟病等)。由於恐慌的症狀主要是以急性身體不適做為表現,許多患者在剛發病時可能會先至內外科就診,想確定是身體哪個部位生病了,經過一連串的抽血或是影像檢查後,卻都沒有明確的病因,對於標準的內外科治療藥物也可能沒有明顯反應,更加深患者擔心自己是否得到了原因不明的怪病等想像。
 
        典型的狀況可能會如以下案例,40歲貨運司機,在某次經公速公路過程中,開始注意到車內空氣不太流動,突然覺得四肢發麻,胸口好像被大石頭壓著,伴隨吸不到空氣的窒息感、覺到快要暈倒,怕發生交通意外,立刻停靠路肩,經過一陣休息,忍著心臟不舒服感覺開車到急診就醫;但是抽血、心電圖、胸部X光都沒有發現有心血管疾病,之後患者工作時只要想到要開上高速公路就會莫名恐懼,只好繞遠路或是開一段就提早下交流道,甚至很擔憂是否不能夠繼續從事貨運工作。
 
        像案例中的患者其實不少見,100個人中可能就有1到4個恐慌症患者,女性較多。研究顯示生活壓力可能是造成發作的因素之一,但也可能找不到特殊的發病因子。一般發病年齡為20多歲,但從青少年到老年期都有可能出現。未治療的恐慌症,患者可能會出現其他疾病,如憂鬱症、過度飲酒、慮病症等等。恐慌症成因複雜,目前尚未有快速透過抽血或是腦部影像診斷的方式,須優先排除其他內外科的疾病,如甲狀腺亢進、心肌梗塞、氣喘等等。診斷仰賴病史的詳細詢問,同時澄清發作的情境,身體不適的性質,以及綜合過去身體狀態才能做診察判斷。恐慌症醫療上建議初期即接受治療,避免疾病慢性化或是反覆復發。藥物治療合併認知行為治療或是放鬆練習都是有效的治療模式。藥物治療部分,常使用如抗憂鬱藥物,藉由提升血清素改善病情或是使用解焦慮藥物改善當下的急性發作,一般藥物治療建議至少持續6-12個月,臨床上會根據病情不同,調整需要治療的時間,以及考量是否要加上認知治療,如改善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教導壓力因應技巧,或是調整生活壓力來源等。
 
        恐慌症是一個讓患者深感痛苦甚至是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能力的疾病,患者常常覺得疾病帶來諸多不便,如不敢搭乘密閉交通工具,嚴重者怕臨時發作,不敢獨自出門等。所幸目前醫療上,經過正確診斷與一段時間的適當治療後,多數恐慌症症狀可以穩定下來,重拾患者病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