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健康園地
- 醫師專欄
醫師專欄
在台灣每年有超過15,000人新診斷於為大腸直腸癌,目前是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如大腸息肉),經治療後可以降低死亡率外,還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目前政府補助大腸直腸癌症篩檢之政策為糞便潛血檢查,50歲以上未滿75歲的民眾,每2年可以檢查1次。
糞便潛血,顧名思義就是察看糞便裡面有沒有微量的血。利用檢驗方法,將肉眼看起來正常顏色的大便,用免疫法去染色放大訊號,變成機器可以判讀的訊號。如果大於正常值便是陽性,表示糞便雖然肉眼看沒有血,但機器可以判讀出裡面有微量的血的成份,這血的成份可能是從消化道如食道、胃、小腸、大腸的惡性腫瘤產生的流血或者是良性的原因如消化道發炎的出血或是像憩室流血。另外有一個常見的良性原因為痔瘡出血。
糞便潛血陽性的建議追蹤檢查為全大腸鏡檢查或者是大腸的鋇劑攝影加上乙狀結腸鏡。病人有意願的話也可以同時做胃鏡檢查。我大都是建議病人做全大腸鏡而不是鋇劑攝影加上乙狀結腸鏡。因為大腸鋇劑攝影看到懷疑有大腸息肉或腫瘤病人還是要做一次大腸鏡才能做後續的治療像是切除息肉或幫腫瘤切片。
我看門診的時候,有的病人是已經檢查出糞便潛血為陽性,然後被轉診到我的門診,病人常常會問說:醫生我這個糞便潛血陽性是不是我已經得了大腸癌了?我都會跟病人說一般陽性的病人100個去做大概可以看到3個是有大腸癌,而有一半的人會是完全正常可能只是痔瘡出血,3-4 成的病人會是有大腸息肉的狀況。在解釋完後大多數的病人聽了解之會稍微放鬆一點。
全大腸鏡的檢查,需要在檢查前3天做腸道的準備,需要兩天的低渣飲食及一天的清流飲食,檢查前一天還須吃瀉藥,讓大腸裡面的東西都排空,才有辦法做大腸鏡的檢查。檢查的過程可以上麻醉讓病人睡著做也可以讓病人清醒著做,通常這取決於病人的個人喜好,以及病人適不適合麻醉。檢查的過程如果有大腸息肉絕大多數可以在同一次檢查用大腸鏡把息肉切除,而不需手術治療。切下來的標本會送到病理科醫師的手上讓病理科的醫師去做判讀,如果是良性的便是大腸息肉,惡性的話便是大腸癌。如果看到大腸腫瘤的話,就會用大腸鏡做切片,也是由病理科醫師去判讀惡性的話便是大腸癌。如果是惡性的腫瘤或大腸鏡無法處理的息肉,就需要後續開刀治療。
乙狀結腸鏡跟大腸鏡的做法幾乎是一樣,只差在乙狀結腸鏡進去比較短,且大多數人當天就可以檢查到。因為門診的時候就可以從肛門簡單的灌腸,然後讓病人解一點大便後就做檢查,來看門診之前完全不用腸道準備。
大腸鋇劑攝影這個檢查,我通常是給完全不想做全大腸鏡檢查的病人做,檢查前也是要腸道準備及吃瀉藥,要檢查當天要從肛門灌入,含鋇劑的顯影劑,然後再去照相,如果大腸有比較大的息肉或腫瘤,在這個檢查下就會顯影,如果影像有看到病兆,還是要做大腸鏡才能做後續的治療像是切除息肉或幫腫瘤切片。如果是沒顯影那就是這個檢查為正常,病人可以再追蹤即可。
大部分糞便潛血陽性的病人,在我的門診經過說明後大都願意去做後續檢查,但有的時候會遇到完全不想進一步檢查的病人。還有遇過病人說他會不會是吃了豬血才會陽性,但現在用免疫法來檢驗比較多,如果是免疫法的話就一定是人的血。還有病人要求要再補驗,想驗到結果為陰性看能不能不要做後續的檢查,想當然我們是不會讓病人這樣做。
如果一般民眾符合年滿50歲,未滿75歲的民眾,記得多加利用政府的美意,可以免費做糞便潛血的檢驗,每2年可以檢查1次。如果結果為陽性的話記得到大腸直腸外科或腸胃科做進一步的檢查。